老一輩的鄉民比喻曾文溪是一尾「青瞑蛇」,用來形容多次氾濫改道的曾文溪真是再貼切不過了。如果沒有曾文溪這條鑽來竄去的青瞑蛇,帶來了大量的淤泥,會有今天的「南海埔」嗎?南海里的發展與曾文溪關係之密切,由此可見一斑。
日治政府對於曾文溪的氾濫感到十分困擾,終於決定在昭和6年(1931)舉行曾文溪治水工事的興工,並迫使檨仔林遷村。治水工事繁浩,一直到昭和13年(1938)才告竣。日人為紀念這個為期七、八年之久的治水工事,因此在堤防設置了曾文溪治水工程紀念碑以供後人憑念。
根據前水利局第六工程處組長翁石鐵耆老的回憶,日治政府所建成的堤防主體,是用鐵絲網包裹住大石塊,沿著溪床堆高圍堵而成,每當大雨來臨時,水利局的員工就得上堤防察看,避免決堤的發生。後來的國民政府時代,才在堤防上灌注水泥,堤防從此也就更加牢靠了。
治水紀念碑的位置在南海溪埔寮庄頭的堤防上,靠近西港大橋橋頭,碑體成立錐狀,有兩人以上的高度,可惜碑文早已被刨毀,看不清上頭的文字。紀念碑旁有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,掩住了大半的紀念碑,也由於角度的關係,使得在西港大橋匆匆而過的駕駛者忽略了它的存在。
儘管漸被人們遺忘,治水紀念碑至今仍默默地站立曾文溪的提坊上,紀錄著當年河道氾濫、治水興工、舉村遷移的過往舊事,也守候著堤防外安居樂業的西港鄉民們,自此免於水患的苦難。